在中原大地的艺术星空中,王长水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他从嵩山脚下起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艺术的赤诚热爱,在绘画领域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蕴含着对传统的传承、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深入探寻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经历与作品内涵,我们得以走进他深邃而广袤的艺术世界。
嵩山脚下:成长背景孕育艺术初心
王长水于1955年6月25日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大冶镇弋湾村,这里,嵩山苍茫雄浑的气势与古老文明的智慧交织,构成了他成长的独特背景,也为他的艺术之路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童年时期,王长水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成长,大跃进时同母亲在山中采矿炼铁,睡在旷野中。三年自然灾害吃过树皮、白石粉、玉米苞,最难忘的是和父母一起到信阳潢川县讨饭的艰苦岁月,但这些并未磨灭他对艺术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相反,这些经历让他更早地体会到生活就是百炼成钢的过程,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而 “愚公移山” 和 “雷锋” 的故事,成为他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精神滋养。每天听着这些故事,愚公家族为了改变命运而移山不止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日后成为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精神支柱。
中学时代,在张锡卿老师的指教下,他第一次画 “保卫珍宝岛” 的大型宣传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世界地图”。他坚持课余为学校的宣传板报绘制插图,尽管工具简陋,但每一次创作都让他沉浸其中,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春节时,他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凭借一手好字和绘画天赋,在当地成为颇有名气的小画家。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技艺,更让他体会到书画艺术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温暖与欢乐的精神享受。
1974年5月,对于王长水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年画学习班,在耿炳伦、冯增欣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朝阳沟新貌》。这幅作品在河南省青少年儿童画展展出,并在《登封文艺》发表。这一小小的成就,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他看到了艺术道路的可能性,也坚定了他继续在艺术领域探索的决心。
1975 年,命运的转折降临,王长水被推荐到河南大学艺术系学习,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在大学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精华。朱欣馨、丁中一、王威、胡定鹏、尚水法等老师的悉心教导,让他系统地学习了素描、色彩、中国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等技法。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里,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还接触到了丰富的艺术理论和不同的艺术风格,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他的勤奋与努力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毕业前成为全校的三好学生、学雷锋积极分子,并五次受到学校嘉奖。
艺术征程:创作经历铸就艺术高度
大学毕业后,王长水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他深知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在登封五中创办河南省首批美术职业班,招收全省十多个市县的美术学子,强化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他不仅传授绘画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他常常带领学生们外出登山写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总结出《一条龙写生教学法》,获中南五省美术教育论文优秀奖。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又一批的美术新人茁壮成长,五百余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其中一百多名被输送到全国大中专院校继续深造。他也因此先后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模范、省级美术优秀辅导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称号。
然而,教学工作并没有让王长水停止自己的创作脚步。在教学之余,他始终坚持上山写生。嵩山,这座他熟悉而又热爱的山脉,成为他创作的无尽源泉。他无数次攀登嵩山,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嵩山的变化,感受它的雄浑与灵动。在郑玉昆、王今栋、江文湛、刘保申老师的指导下,他登山写生数千余幅,创作了上百幅反映嵩山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山水画作品。他还收集考查嵩山遗存的建筑、碑刻、雕塑、绘画,人文故事等艺术宝贵资料。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嵩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其中,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豫西乡邮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岳魂》在河南省首届中国画展中亮相省会郑州,并在《人民日报》《美术》杂志及其他专业报刊上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赞誉,他也成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年过半百,王长水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他深知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毅然踏上了北上求学之路。他先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第三届创作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硕士班和中国书法家协会高庆春书法篆刻工作室学习深造。
2009 年春节,他自刻 “半百苦行” 一方印语,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五十有三的他,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北京,投师 “李家山水” 的秉承者李宝林先生门下。在李宝林先生的指导下,他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深刻认识到,师承创造精神比师承笔墨语言更为重要。通过深入研究绘画史上从黄公望、董其昌到 “四王”“四僧”,再到李可染、李宝林的师承脉络,他领悟到艺术传承不仅是笔墨技艺的延续,更是创造精神的传承。
在学习过程中,他牢记李可染先生 “困而知之,苦学派” 的治学治艺经验。他深知自己的学识不足,在艺术上的认识和理解还很浅薄,因此暗下决心,发奋苦学。他在临摹课上完成作业 18 幅,有的一幅画了三四遍;太行山写生 32 幅墨稿,十渡写生 40 幅写生墨稿,创作课两学期创作 25 幅,其中有两幅在全国美术大展中入选。他还总结学习体会,撰写论文四篇。由于过度劳累,他一年两度生病,但即便在太行山写生回京大病一场的情况下,他仍坚持用左手创作。春节放假,他到洛阳白马寺静修十日,抄《佛说四十二章经》,在参禅中领悟 “静心入境” 的妙理,体会 “深于思,精于勤” 的真言。
这段北上求学的经历,让王长水的艺术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的作品更加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笔墨之间蕴含着雄浑大气、苍茫明润的意象,展现出山水的精神和品格。
笔墨乾坤:作品赏析领略艺术魅力
王长水的作品风格独特,构图宏伟,线条遒劲,笔墨浑厚,体现了北方中原大山大水观的理念。他的山水画不仅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以他的代表作《中岳魂》为例,这幅作品是他对嵩山多年感悟的集中体现。在构图上,他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将嵩山的雄伟壮阔尽收眼底。画面主题是汉代文化精神符号的石阙,展现出嵩山五岳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在用笔用墨上,他运用雄浑厚重的笔墨,表现嵩山的苍劲古朴。线条的勾勒刚劲有力,注重体现山石的质感和结构;墨色的渲染层次丰富,通过积墨法、冲墨法、拓墨法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深邃而厚重的神秘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嵩山历经岁月沧桑的沉淀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
在作品中,王长水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嵩山的人文元素,如古老的寺庙、七十二峰、高悬的瀑布、蜿蜒的山径、错落的村落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嵩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古老的寺庙在山林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蜿蜒的山径沿着山势蜿蜒而上,引导着观者的视线深入画面,感受嵩山的神秘与深邃;错落的村落散布在山间,给宁静的山水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气息,展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美好画面。整幅作品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出嵩山高古、雄浑、苍拙、朴茂、典雅的文化气质,传达出他对嵩山深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王长水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北方大山大水观的理念。在笔墨运用上,他注重线条的力度和质感,用遒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山势的轮廓和结构,体现北方山水的刚健之美。他将书法中篆书、隶书、行草书的用笔技巧运用在水墨山水画语言的探索中,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时而粗壮有力,表现出山岩的坚硬;时而轻盈流畅,描绘出溪流的灵动。墨法上,他擅长运用积墨法和破墨法,通过层层渲染和墨色的相互交融,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山水的雄浑和深邃。在他的作品中,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既能表现出山峰的雄伟壮丽,又能描绘出云雾的缥缈空灵,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灵活生动的山水艺术境界。
在意境营造上,他追求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通过对山水的布局和描绘,展现出北方山水的壮阔与豪迈。他常常将视角放远,展现出连绵不绝的山脉、广袤无垠的天空和奔腾不息的江河,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他也注重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使作品不仅有外在的形式美,更蕴含着内在的精神美。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王长水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美术大展中获奖 :《河岳雄壮图》获 1999 年全国迎澳门回归诗书画展艺术成就展铜奖,《嵩山高》1999年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秋高风远》获2002 年“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 优秀奖,《乐山图》获2004 年“第四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展” 金奖,《春潮涌动》获2006 年“河南晋第二届中国画艺术展” 佳作奖等。这些作品能够得到认可,关键在于他对艺术的真诚追求和独特的艺术表达。他始终坚持以真情实感为创作的基础,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对山水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在艺术表达上,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注重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时代气息。同时,他也非常注重作品的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力求每一幅作品都能够在技法、意境和情感上达到完美的统一。正是以上成就使他收获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当代水墨艺术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会员,河南省钟繇书画院副院长,嵩岳诗社诗画分社社长,郑州市美协顾问等荣誉称号。2017 年被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开设山水画艺术工作室。
王长水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的传奇。他从嵩山脚下的懵懂少年,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成长背景赋予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韧的性格,他的创作经历见证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探索精神,他的作品则是他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他用画笔描绘出山河的壮丽,用墨色渲染出人生的精彩,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艺术世界,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攀登、去探索、去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闫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