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田野之上,不仅承载着收获的希望,还蕴涵着乡村振兴的进程。作为经济活水、“三农”雨露,金融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如何有所作为?
近期,持牌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对外发布了《乡村振兴路线图2.0》,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的答案。
突出金融特色,深化帮扶理念
2021年6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被业界视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挥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到农村。马上消费作为一家普惠金融的实践者,面对监管要求,给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实施5大行动,即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帮扶、科技助力、消费帮扶、金融知识普及;建设1个平台,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平台”。这就是马上消费《乡村振兴路线图2.0》中的“5+1”行动。
践行普惠金融,实践者最有发言权。在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看来,目前公司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通过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利用自主研发的线上审批系统,对申请人进行风险量化评估、高效审批;二是通过科技的投入,实现从金融的可得性到金融的定价普惠性的转变;三是基于1.3亿注册用户,制定‘普、惠、质’协同发展的未来战略,即‘差异化的普’、‘商业可持续的惠’以及‘全方位的质’。”
所谓“差异化的普”,即以差异化的定价、供给和体验来服务客群,这对马上消费提出更复杂的要求,也倒逼平台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提升。
“商业可持续的惠”,即践行社会责任,实现降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控风险三大功能,因此“惠”也是马上消费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全方位的质”,即全面提升风控能力、客户体验、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马上消费累计服务农村用户2398万、交易总额2471亿元,县域用户2956万、交易总额3624亿元。
践行“五大行动”,建立“一个平台”
此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人民银行明确了定点帮扶工作任务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确保帮扶地区“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实现”。面对首要任务,马上消费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努力推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建立“一个平台”,在打通金融资源、服务打破城乡隔阂的同时,也找到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发力点。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自身科技优势,马上消费精准触达县域、城乡,持续发展面向县域、乡村用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居民合理消费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
知识帮扶行动。马上消费计划实施“千里马·乡村英才培养计划”,依托自研的音视频呼叫中心,搭建乡村振兴知识传播平台,免费提供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培养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创新创业带头人,增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集中面向小镇青年、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这三大群体,整合课程、师资、硬件、流量与通道四类资源,提供创业就业、劳动技能、职业发展、权益维护在内的多种课程。
科技助力行动更具前瞻性。马上消费利用自身科技优化,将建立1个中心,即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中心;服务1个中间力量,即围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开展技术指导,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最终覆盖3个智慧产业,即家禽·智慧林下养殖,畜牧·智慧养牛,种植·智慧立体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重庆渝北洛碛镇一家土鸡养殖场,马上消费将通过技术手段对养殖场进行数量监测、环境监测、自动称重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解决了实时数量、自动称重、健康预警、环境检测等多个养殖痛点,预计能够帮助农户增收20%以上。
消费帮扶行动。马上消费将通过1.3亿注册用户,提供免息券/优惠券支持兑换农产品,建立1个平台,即线上商城的乡村振兴专区,为农业主体提供导流、撮合服务,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乡村振兴购物节”;同时在员工关怀、工会活动中优先采购助农产品。
金融知识普及。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匮乏的情况,马上消费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农村金融教育,建设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全天候、常态化的方式,针对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学生、乡村干部、返乡创业者以及易受骗等弱势群体,提供反欺诈、保险、理财、信用、数字金融实用技巧等知识培训,弥补城乡数字鸿沟,改善乡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个平台”,即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平台,整合资源突破单点局限,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力,由单向帮扶向共赢转变,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畅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服务“三农”、科技助力、践行普惠金融等方面,这将是一种创新式的探索。
“到2025年,我们期待能够实现如下目标:联合100家合作机构、撮合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口帮扶100个乡村、赋能100个产业振兴项目。”这是赵国庆与团队的四个“100”目标。